
图片©:@YIBO-OFFICIAL
【王一博就是试飞员】
文字©:《长空之王》(航空工业出版社)
提问:您在王一博演出电影前,对他的大概印象是什么?
刘晓世:我觉得他的眼神还是比较坚定的,他能演出那种倔强执着坚毅的感觉。但后来我们100多天的相处,我觉得他的确非常优秀。他特别认真,进入角色特别快,他的剧本上都是他自己做的密密麻麻的笔记,贴了各种扉页,然后他自己也看一些纪录片,去网上去查一些参数。
有一次在拍摄在试飞院拍的时候,因为我戴监听耳机,他身上有麦,他就在歼16下面,在准备的时候,跟试飞小队的其他成员聊天,在介绍歼16那款飞机,讲它有什么样的性能,有什么样的特点,飞机有什么样的前史,讲得都非常准确,当时我还挺惊讶的,我觉得一看他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功课。他是一个感受力很好,非常认真的人,他在剧组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丝毫没有看出他身上有演员或者明星的那个特点,他就是一个默默无闻,每天都在琢磨的试飞员。
提问:我听说他整个拍摄期间从来没有迟到过。
刘晓世:是的。我都迟到过一次,他从来没有迟到,每天就是准点到,而且配合度特别高,非常认真。
我们在大概拍了五六天之后,我发现他一个特点,他非常爱思考,他是一个特别爱提问的演员。所以后来我们就调整了工作方法,比如我们今天要拍这场戏,我们先不拍,先要走戏,然后去讨论剧情,来帮助演员梳理人物,他一旦掌握了人物的逻辑之后,他演起来会特别到位。
比如我们拍白天的戏,上午都在排练、走位、读剧本,读完以后每个演员都感觉很舒服的程度,再开始化妆,下午就拍。因为上午半天已经做了大量的排练的工作,所以没有那种拍了几十条不过的情况。我还是比较了解剧本,我觉得呈现了剧本描写的东西,我觉得合格了,剩下我们才会尝试着启发演员去做一些超出剧本之外的东西。总体来讲跟一博合作是非常顺利的,他很认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
提问:看到王一博经常会和您在片场交流讨论对戏的理解,在这方面有没有让您记忆特别深刻的故事分享?
刘晓世:我能想出很多,比如我们在拍飞行操作虚拟拍摄那段时间,他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我滚转烤肉架(模拟飞机拍摄装置),机械装置,它跟真实的飞机滚转速率的差别到底是多少?其实他的思维偏理性,比如机械装置到底是比真飞机转得慢,还是比真飞机转得快,然后我怎么来配合当下的装置来呈现表演。他想得很细,非常具体。
提问:他在表演中有哪些是让您觉得特别惊喜的一些瞬间,或者说是超出了预料?
刘晓世:我觉得他是一个内心很丰富的演员,情感很细腻。比如我们在拍他父母来看他那场戏,我们拍了几遍,我觉得还不错,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情感的释放还没有出来。
当时我就跟他聊天,我说雷宇现在停飞了,叫他的父母来部队,就想让他回老家找工作,从事正常的生活,不要再搞试飞了。我说你就想一想,你当时去韩国学街舞的时候,你有没有经历过同样的艰辛,有没有过同样的家庭劝阻?他立马就说我知道怎么演了。后来我们在开机的时候,当他看见他的父母离开,从走廊拐弯的时候,他爸说你想飞就飞,让他注意天气,这时候一博瞬间眼泪就下来了。我觉得那个是他找到了这个人物身上跟他自己重合的那个部分,他的悟性很好,我觉得还挺惊喜的。
在一开始给他做造型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目标,就要重塑王一博,我们不希望在这个电影里边要他的粉丝、他的观众再看到王一博之前标签化的影子,比方把他往沧桑里去做,往酷里面去做,但是他以前就很酷,还是希望把它现实化,把它变成一个人物,把他原来在观众的心中形象在电影里面全部抹掉。
掉羊圈的那场戏是他到剧组以后演的第一场戏,我觉得他那个感觉找的还是挺准的,他从降落伞里面扒着出来的时候,因为他这个时候他刚跳伞,他下意识地看向天空,我觉得他那个想象力还挺好,对情境的理解非常好。
提问:这部作品走到今天,还有没有前面没讲到的让您特别感动的事?有没有特别想感谢的人?
刘晓世:在过程当中确实是像打仗一样,全剧组四五百人,从北京到甘肃,从北京到陕西,从山西、陕西到甘肃,又从甘肃回陕西,当时正在春节前后大家都不回家,而且气温很低很冷,包括王一博发着高烧还在沙漠里戈壁上演戏,我觉得这些都非常感动。
【死磕到底,绝不放弃】
视频©:@今日影评Mtalk
主持人:很好奇地问一下导演,在当时确定雷宇的人选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一种考量?
刘晓世:雷宇这个人物我想表现的是新一代试飞员。首先这个人要是90后,然后他有不服输,喜欢挑战极限。一博也是一个就是死磕到底,绝不放弃的人。另外一个就是想飞起来的梦想,这是理想主义的外化。我从他身上能看到一些稍微理想主义一点的东西。而且他很多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不太会在乎就外界的声音。
【进组前做了很多功课】
视频©:@中国电影报道
刘晓世:他准备进组前一个月吧,他已经是看了很多关于试飞和试飞员相关的一些资料,包括一些纪录片啊,还有我给他推荐的书籍。进组之后跟试飞员在不拍戏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起聊天,甚至在一起吃饭。后面就飞行操作的时候,基本上每一场戏都有现役的试飞员坐在监视器旁边,就帮我一块去纠正一些操作上的问题,这个对表演其实都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外就是当时在一个比较小的县城,拍摄的时候,整个县城就没有健身房。我们住的这个酒店的二楼是一个给当地办婚礼的地方,我们把它做成临时的健身房。拍完戏之后你看一博啊,还有其他人有时候都相互提醒,然后晚上12点,早上起来6、7点钟,在出工之前,至少坚持每天早晚45分钟起吧,无限地去接近他们(试飞员)的训练方式和生活方式。
【感受力很好,进入情境很快】
视频©:@1905电影网官博
刘晓世:就现在的雷宇,其实王一博非常合适,他就应该演这样一个人。一博是一个很有礼貌,然后很爱思考的这样一个人,雷宇也是。我觉得他是一个感受力非常好的演员,就他进入情境很快。比方说就他从就是那个伞底下扒拉出来了之后,他看了一下天空,他完全把自己放入到,就一个飞行员坠落羊圈以后的那个情境里面了。作为一个演员,我觉得他都很好,他很真诚,也非常认真。
【王一博非常重视这个角色】
文字©:娱理微信公众号
在队里,雷宇的代号叫“舒克”。这是郑渊洁童话里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也是以前某空军部队真实存在的代号。开拍前主创便征得了郑渊洁本人的同意,郑渊洁曾在空军服役过,得知想给王一博饰演的角色使用这个代号,郑渊洁说,这是舒克的荣誉,舒克原本就是属于中国空军的。
导演认为,“舒克”这个代号能够跟试飞员形成一种有趣的反差感。就像雷宇和他的饰演者王一博一样,虽然外表很酷、阳光健朗,其实内心都是很害羞的人。
在原本的发行计划里,《长空之王》有可能会是他第一部上院线的大银幕处女作,王一博非常重视这个角色,“他很希望能在各个维度上,满足观众对这个角色的期待”,导演说。
据刘晓世导演介绍,在雷宇的发型、皮肤质感的呈现上,主创都做了大量实验,把他帅气偶像的光环打消掉,让他看起来像一名普通的军人。他的皮肤被处理得更有颗粒感,发型也去掉了所有个性化元素。
“一博会在表演之前把每一场戏都想得很清楚。我因为要剪片子,所以拍摄时每天都睡得比较晚,他也一直在做笔记、做准备、分析人物,经常半夜一两点钟给我发信息或打电话讨论他对人物的理解,片中几乎每一场戏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想法。”
刘晓世是那种不喜欢事无巨细地告诉演员要怎么演的导演,他更喜欢发掘角色和演员的共通之处、打通他们之间的桥梁,来启发演员找到表演时的情感支撑。
比如父母来探望受伤的雷宇那一场戏,刘晓世就对王一博说:你从小出国学习,学跳舞、学表演,肯定也遇到过家人朋友的不理解,有过很痛苦的抉择……王一博也跟导演聊,他确实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过很多压力,但他不会跟家人说,都是自己一个人消化掉。
拍摄时,演到父亲提着行李箱走到转角的时候,王一博的眼泪刷一下就掉下来了,那一刻他就是雷宇。
“我没有要求他这场戏要流泪,是他自己情绪到了那个地方,就会有非常真实的流露。”刘晓世导演回忆道。
“从进组开始,他们每天都在训练、锻炼,不然的话拍摄时根本受不了。每天都会有真正的试飞员到现场去指导,讲授航空理论,航空专家会在监视器旁陪我一块盯着。有一次专家来晚了,问是试飞大队的战友还是我们的队员坐在里面,我说这是演员,是一博坐在里面,他说他我还以为是真的飞行员呢,操作非常专业。”导演说。
“我们的团队都像战友一样,包括一博、军哥他们都跟所有人打成一片,在生活中也有非常深的交往。一博杀青那天,我在现场拍摄,其他的年轻演员们去跟他告别,他在车上跟大家打招呼,大家也一直看着直到他的车完全消失。
【非常真诚,全力以赴】
文字©:新京报
选择王一博饰演片中男主角雷宇,刘晓世笑说源于对他的初印象——酷:“合作之前我看过一个他参加摩托车比赛的视频,也想找一个真正热爱机械的演员演这个故事,但这样的年轻演员说实话不多。后来在上海约见了王一博,他本身话不多,很安静,就很礼貌地听着你讲的故事,大概两个多小时,我很快就收到他的反馈,他说他想演。”
拍完《长空之王》后,刘晓世从王一博身上看到了作为年轻演员极有价值的职业操守:“首先这个小哥们儿非常真诚,如果要做这个角色就全力以赴,你可以对他提出任何要求。虽然他不大爱讲话,但从不会把自己视为明星,配合度非常高。在100多天的拍摄里,他没有迟到过一次,没有迟到过一分钟。每天很早就来到片场请教、学习,包括后来我们拍摄工作超期了一个多月,他就一直待着,一直演,演到最好。”
【内心敏感细腻,英雄情结强烈】
文字©:澎湃有戏微信公众号
提问:谈谈王一博饰演的雷宇,这是个戏份吃重的角色。在片中两次跳伞,三次遇到特情,对于演员的表演要求其实非常高。
刘晓世:我对他之前并不是特别了解,只是希望在选择上尽量接近于真实,在青年一代试飞员里,很多都是阳光大男孩。就外形来说,他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我很重视同演员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和一博谈剧本的时候,我把这个故事包括雷宇的人物逻辑线同他讲完,他当即表示愿意出演,并且保证拿出全副精力,不接其他的事情,在拍摄周期上完全配合。
通过这次拍摄,我对一博的印象很好。他外表很帅气,内心其实非常敏感细腻,而且有很强烈的英雄情结。每次安排他和试飞员见面学习,他都会在剧本上做笔记、画图表、记操作流程,而且经常听着听着就热泪盈眶。我们这次在拍摄演员驾驶飞机戏份的时候,每次试飞局、空军都会派至少一名试飞员和我坐在一起,盯着监视器,几乎每场戏都是如此,就是要求演员的操作动作必须准确无误。
有一次,那位试飞员因为开会来晚了一些,现场我们已经开拍了。他看了一会,以为正在让教官做演示,就跟我说,让一博准备吧,可以上机了。他完全没想到,那就是王一博!因为一博在驾驶舱中所有的按键操作都是正确的,而且相当娴熟。在片场,王一博从来不跟别人聊天,什么时候看他都是在默台词、看笔记,看得出他为了演好角色是花心思、动脑筋了。
【身上勒出血点仍要求阀值开大】
视频©:@文汇文艺
刘晓世:王一博我跟他见面的时候,第一面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很坚毅的东西,再加上他非常喜欢机械。我觉得一个演员对一个题材,对一个角色的热爱是做好的前提。包括在我们拍摄之前他也会做各种准备,然后看各种我给他推荐的一些书籍,还有纪录片。他来的时候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他在演戏的时候就进入角色感受力都非常好。
当时我们有两场戏我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他们在沙漠戈壁上试伞。当时戈壁上就甘肃嘛,在零下大概十六七度。他那天有点发高烧,当时我问他,我说就是要不要休息休息,我们今天不拍了。他说没事,他一直坚持到当天晚上拍完。那个炎热的那一场,他们穿着短袖那一场,我们是在一个特别冷的天气里头拍那个特别热。屋里头的温度是零下2度,零下3度,外面那当天在下着大雪,但是他们的衣服上要喷上水,然后还是很凉的。后来我就问大家,我说要不然我们就改天拍这场戏?他们说没关系,他们有信心可以演得很好。
体能训练上花的时间特别多。我们在外地小县城,它没有一个特别专业的健身房,我们就从外面借了几个简易的那个健身设备,他们天天锻炼。(拍摄三自由度转轮)当时是执行导演提醒我,他说能不能别拍了?后来我说为什么?他说那个化妆说一博身上被那个安全带勒的全都是那个血点。后来我就问他,我说你能不能受得了?他说没问题,他觉得强度还不够,应该把那阀值开得更大,才能把这个极限感演出来。后来我们就在他身体很不舒服的情况下,都已经勒出了那个血点子了,后来我们还是把那功率开到了最大,然后又继续拍。
【发高烧拍戏】
视频©:@游过糸魚川-老公下凡版
00:02~00:42
刘晓世:就我们拍那个,就是沙漠上那个反尾旋伞呢个试车那个。当时是拍那场戏的时候,好像是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就除夕的前一天。然后当时是一博发烧大概有39度多,然后我问他,我说你要不要休息?他说不用。然后他那天正好跟那翻车以后,他当时很疲惫,就从那车里爬出来的时候,其实跟他当时的那个,就生病那个感觉很像。但是他那个把一个人在实验当中筋疲力尽的感觉通过感冒的方式呈现出来。
【送别父母戏一条过】
视频©:@淘票票
03:18~03:52
提问:片中的三自由度旋转测试,谁的表现最好?
刘晓世:那个东西确实很遭罪,因为他那个是可以调那个阀值的,然后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不太敢把那个开的最大。拍了一段时间之后来那个执行导演就说,他说要不然就把那个阀值降低一点,造型师说一博那个身上已经被那个帆布带勒的都是那个血点,就是已经可以很明显地看见那个皮肤有受伤的地方。后来我就问他,我说我们要不要继续?他说没问题,他说我们继续拍,然后把那个阀值再加大一点。他觉得如果阀值不够大的话,那个极限感就出不来。
04:07~05:41
提问:第一次和王一博合作,您对他的印象如何?
刘晓世:他很认真,尤其演这样一个电影,特别害怕自己演错了。所以我们每天上午基本上就是演员在一起都在排练,读剧本。就我们把所有的问题,不管是表演层面的,还是故事逻辑层面的,解决完以后,我们才可以正式的表演。他表面其实挺冷的,但是他是一个情感特别充沛的人。内心很柔软,挺感性的。
包括就是他父母来他的宿舍里,他受伤以后想带他回老家,让他不要飞了那场戏。后来他坚持还要飞,所以他父亲很生气,因为他就从他当兵,就是又成为试飞员,这几年里边,他父亲基本上是没有跟他见过面的。他家境还不错,他父亲希望他出国或者是在社会上找一个工作,就他的人生有很多选择,那他还是后来选择了飞行,因为他很热爱飞行。当他受伤以后,他说还要飞的时候,他父亲就很失望,带着他母亲准备离开部队回老家。
就是一博,就是他拄着拐杖,出来送他父母的时候,然后他父母就是说,你想飞就飞吧,就注意天气,这个时候他们父子俩就是达成和解以后,然后一博看着他那个,就他父母离开那个背影,他拄着拐杖在楼道里面,那个眼泪就是突然就流下来了。但那天我们只拍了一条,就我觉得他是一个就感受力非常好,然后又很投入,就很能调动自己情绪的一个很真诚的演员。
【特别踏实,特别专注】
视频©:中国电影报道抖音
刘晓世:一博在合作前后对他的认识还是差别比较大的。他的毅力,他的敬业精神,包括他的理解力,他这个年龄的演员就是能够把自己觉得特别忙碌的状态下,就是每天都会面临很多就是各种诱惑,还可以停下来,特别踏实,特别专注地去研究人物。然后把自己的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我认为还是比较难得的。